高中文言文实词(二)

学习

高中文言文实词(二)

期:

  1. 时限;期限;限定或约定的时间。《陈涉世家》:“会天大雨,道不通,度已失期。”《病梅馆记》:“以五年为期,必复之全之。”
  2. 期望;要求。《五蠹》:“是以圣人不期修古,不法常可。”《察今》:“良剑期乎断,不期乎镆铘。”
  3. 约会;约定。《大铁椎传》:“今夜半,方期我决斗某所。”《陈太丘与友期》:“陈太丘与友期行,期日中。”
  4. 预料;料想。《水浒传》:“曾有东京来的人传说兄长的豪杰,不期今日得会。”
  5. 时日;日期。《促织》:“业根,死期至矣!”《梅花岭记》:“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?”
  6. 及;至。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宝贵非吾愿,帝乡不可期。”《兰亭集序》:“况修短随化,终期于尽。”
  7. 必定;必然。《西门豹治邺》:“然百岁后期令子孙思我言。”

  8. 同“朞”、“稘”。周年。《尚书·尧典》:“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。”张衡《东京赋》:“多历年所,二百馀期。”

速:

  1. 迅速;快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便可速遣之,遣去慎莫留。”
  2. 招致。《训俭示康》:“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,枉道速祸。”
  3. 招请;邀请。宋濂《秦士录》:“今日非速君饮,欲少吐胸中不平气耳。”

患:

  1. 忧虑;担心。《季氏将伐颛臾》:“不患寡而患不均。”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欲勿予,即患秦兵之来。”
  2. 忧患;灾祸。《殽之战》:“一日纵敌,数世之患也。”《鱼我所欲也》:“则是则可以避患而不为也。”
  3. 疾病。《魏书·裴骏传》:“患笃,世宗遣太医令驰驿就视,并赐御药。”
  4. 生病。《晋书·桓石虔传》:“时有患疟疾者。”
  5. 危害;妨害。《谋攻》:“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。”
  6. 禁忌;忌讳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此数者用兵之患也。”

惑:

  1. 疑惑;困惑。《师说》:“师者,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。”
  2. 使……疑惑;迷惑;蛊惑。《韩非子·孤愤》:“惑主败法,以乱土民。”

修:

  1. 修饰。《汉书·冯奉世传》:“参为人矜严,好修容仪。”
  2. 撰写;修改;润色。《柳敬亭传》:“幕下儒生设意修词,援古证今,极力为之。”
  3. 修理;修造;修建。《过秦论》:“修守战之具。”
  4. 整治;治理。《隆中对》:“外结好孙权,内修政理。”
  5. 修养;修行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臣修身洁行数十年。”
  6. 效法;学习。《原毁》:“一善易修也,一艺易能也。”
  7. 长;高。《兰亭集序》:“此地有崇山峻岭,茂林修竹。”
  8. 善;美好。《离骚》:“老冉冉其将至,恐修名之不立。”

及:

  1. 赶上;追上。《殽之战》:“及诸河,则在舟中矣。”
  2. 至;到;到达。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农人告余以春及,将有事于西畴。”《伶官传序》:“及其衰也,数十伶人困之。”
  3. 遭遇;遇到。《叔向贺贫》:“略则行志,假货居贿,宜及于难。”
  4. 推及;涉及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。”
  5. 来得及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“方急时,不及召下兵。”
  6. 指充足的应付时间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乃骇而图之,岂将有及乎?”
  7. 赶得上;比得上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“君美甚,徐公何能及君也。”
  8. 等到;到了。《兰亭集序》:“及其所之既倦,情随事迁,感慨系之矣。”
  9. 趁着。《子鱼论战》:“彼众我寡,及其未既济也,请击之。”
  10. 跟,与。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:“屈完及诸侯盟。”
  11. 和,与。《陈情表》:“臣之辛苦,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。”

课:

  1. 按一定的标准试验,考核。《管子·七法》:“成器不课不用,不试不藏。”
  2. 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。《南齐书·武帝纪》:“宜严课农桑。”
  3. 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学习或教授。白居易《与元九书》:“苦节读书,二十已来,昼课赋,夜课书。”
  4. 按规定的数额和时间征收赋税。《宋书·孝武帝本纪》:“是岁,始课南徐州侨民租。”
  5. 赋税。鲍照《拟古》:“岁暮井赋讫,程课相追寻。”

既:

  1. 尽;完;终了。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言未既,有笑于列者曰。”
  2. 后来;不久。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既,卫人赏之以邑。”
  3. 已经,……以后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既罢,归国,以相如功大,拜为上卿。”
  4. 全;都;皆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。”
  5. 既然;既然是。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既自以心为形役,奚惆怅而独悲。”《季氏将伐颛臾》:“既来之,则安之。”
  6. 与“且”、“又”、“亦”相呼应,表并列关系。《芙蕖》:“有风既作飘摇之态,无风亦呈袅娜之姿。”《谋攻》:“三军既惑且疑,则诸侯之难到矣。”
  7. 通“即”,就;便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“轲既取图奉之。””

  1. <代>
    ⒈)什么。《触龙说赵太后》:“一旦山陵崩,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。”
    ⒉)哪里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何由知吾可也。”《赤壁之战》:“豫州今欲何至?”
    ⒊)为什么。《过秦论》:“为天下笑者,何也?”
    ⒋)怎么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“徐公何能及君也?”
    ⒌)哪;哪个。《诗经·隰桑》:“中心藏之,何日忘之”《商君书·更法》:“前世不同教,何古之法?”
  2. <副> 多么。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:“朔来朔来,受赐不待诏,何无礼也。”
  3. 通“呵”,呵问。《过秦论》:“信臣精卒,陈利兵而谁何。”
  4. 通“荷”,扛,背。《诗经·曹风·候人》:“彼候人兮,何戈何祋。”

克:

  1. 能;能够。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“凡昔元首,承天景命,善始者实繁,克终者盖寡。”
  2. 完成;成功。《中山狼传》:“前虞跋胡,后恐疐尾,三纳之而未克。”
  3. 攻克;战胜。《殽之战》:“攻之不克,围之不继。”
  4. 克制;约束。《后汉书·祭遵传》:“遵为人廉约小心,克己奉公。”

休:

  1. 休息。《醉翁亭记》:“负者歌于途,行者休于树。”
  2. 吉祥;喜庆。《唐雎不辱使命》:“休祲降于天。”
  3. 停止;结束。《促织》:“少年大骇,急解令休止。”
  4. 不要。《陈州粜米》:“则这攒典哥哥休强挺。”

作:

  1. 起来;起身。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》:“舍瑟而作。”
  2. 兴起;出现。《五蠹》:“有圣人作,构木为巢以避群害。”
  3. 发动;发出;发生。《过秦论》:“一夫作难而七庙隳。”《与朱元思书》:“泉水激石,泠泠作响。”《狱中杂记》:“此疫作也。”
  4. 演奏。《石钟山记》:“如乐作焉。”
  5. 振作;振奋。《曹刿论战》:“一鼓作气,再鼓而衰。”
  6. 干;做。《出师表》:“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,宜付有司论其刑赏。”
  7. 充任。《滕王阁序》:“家君作宰,路出名区。”
  8. 制作;建造。《张衡传》:“遂乃研核阴阳,妙尽璇机之正,作浑天仪。”
  9. 创作;写作。《滕王阁序》:“登高作赋,是所望于群公。”
  10. 劳作;劳动。《桃花源记》:“其中往来种作,男女衣着,悉如外人。”
  11. 作品。《图画》:“中国画家自临摹旧作入手。”
  12. 摹写老鼠活动的声音。《口技》:“微闻有鼠作作索索。”

处:

chǔ

  1. 停留,止息。《孙子·军事》:“是故卷甲而遁,日夜不处。”
  2. 住,居住。《岳阳楼记》:“处江湖之远,则忧其君。”
  3. 闲居,隐居。《孟子·齐人有一妻一妾》:“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。”
  4. 相处。《<指南录>后序》:“与贵酋处二十日,争曲直,屡当死。”
  5. 处置,处理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处分适兄意,那得自任专!”《赤壁之战》:“愿将军量力而处之。”

    chù

  6. 处所,地方。《垓下之战》:“令四面骑驰下,期山东为三处。”《过秦论》:“良将劲驽守要害之处。”

驰:

  1. 驱赶车马奔跑。《鸿门宴》:“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。”《木兰诗》:“愿驰千里足,送儿还故乡。”
  2. 特指驱赶车马进击,追击。《曹刿论战》:“齐师败绩,公将驰之。”
  3. 车马疾行;奔跑。《<指南录>后序》:“会使辙交驰,北邀当国者相见。”
  4. 特指驱马进击。《垓下之战》:“项王乃驰,复斩汉一都尉,杀数十百人。”
  5. 疾速;快。《满井游记》:“每冒风驰行,未百步辄返。”
  6. 传扬。《华阳国志·后贤志》:“辞章灿丽,驰名当世。”(辞章:指文章。)
    【驰辩】纵横辩论。班固《答宾戏》:“虽驰如涛波,摛藻如春华,犹无益于殿最也。”(殿最:古代考核军功或政绩,以上等为最,下等为殿。)
    【驰骋】1.驰马,也指田猎。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情欲》:“荆庄王好周游田猎,驰弋射,欢乐无遣。”2.奔走;奔竞。《晋书·潘尼传》:“然弃本要末之徒,知进忘退之士,莫不饰才锐智,抽锋擢颖,倾侧乎势利之交,驰乎当涂之务。”3.涉猎。《晋书·江逌传》:“偃息毕于仁义,驰极于六艺。”
    【驰名】名声远扬。
    【驰驱】1.疾行;奔波。《墨子·尚同中》:“古者国君诸侯之闻见善与不善也,皆驰以告天子。”2.放恣。《诗经·大雅·板》:“敬天之渝,无敢驰。”
    【驰说】游说。《战国策·秦策三》:“(吴起)北并陈、蔡,破横散从,使驰之士无所开其口。”
    【驰骛】奔走;趋赴。陈寿《三国志·魏书·夏侯玄传》:“上过其分,则恐所由之不本,而干势驰之路开。”
    【驰义】仰慕正义。引申为归顺,臣服。《汉书·陈汤传》:“乡风驰,稽首来宾。”(宾:归顺。)
    【驰骤】疾驰。《后汉书·公孙瓒传》:“汝当碎首于张燕,驰以告急。”

少:

shǎo

  1. 数量少;不多。《寡人之于国也》:“邻国之民不加少,寡人之民不加多。”
  2. 缺少短少。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“自经丧乱少睡眠,长夜沾湿何由彻。”
  3. 小看;轻。《望洋兴叹》:“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,始吾弗信。”
  4. 以……为少;轻视。《<指南录>后序》:“北亦不敢遽少吾国。”
  5. 稍;略微。《触龙说赵太后》:“少益嗜食,和于身。”
  6. 少顷;一会儿。《赤壁赋》:“少焉,月出于东山之上。”

    shào

  7. 年轻;年纪小。《陈涉世家》:“陈涉少时,尝与人佣耕。”
  8. 年轻人;青年。《师说》:“是故无贵无贱,无长无少。”
  9. 排行在后的。《触龙说赵太后》:“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?”

蔽:

  1. 遮住;遮掩。《鸿门宴》:“常以身翼蔽沛公。”
  2. 蒙蔽。《论语·阳货》:“女闻六言六蔽矣乎。”
  3. 隐藏,躲藏。《黔之驴》:“蔽林间窥之。”
  4. 总括;概括。《论语·为政》:“《诗》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:思无邪。”
  5. 受蒙蔽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“由此观之,王之蔽甚矣。”

振:

  1. 举;举起。《过秦论》:“振长策而御宇内。”
  2. 抖动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新浴者必振衣。”
  3. 奋起;振作。《教战守策》:“痿蹶而不复振。”
  4. 整顿。《史记·主父偃传》:“诸侯春振旅,秋治兵,所以不忘战也。”
  5. 通“赈”,救济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大命将泛,莫之振救。
  6. 通“震”,震动。《张衡传》:“如有地动,尊则振龙。”
  7. 通“震”,惊恐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“秦武阳色变振恐。”
  8. 通“震”,威吓。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“振之以威怒。”

毕:

  1. 古代用以捕捉禽兽的长柄网。《庄子·胠箧》:“夫弓驽毕弋机毕之知多,则鸟乱于上矣。”
  2. 完毕;结束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度道里会遇之礼毕,还,不过三十日。”
  3. 使……完毕;使……结束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毕礼而归之。”
  4. 都,全部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政治未毕通也,远方之能疑者,并举而争起矣。”

或:

  1. 有的;有的人;有的事。《寡人之于国也》:“或百步而后止。”
  2. 有时。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或命巾车,或棹孤舟。”
  3. 又。《诗经·宾之初筵》:“既立之监,或佐之史。”
  4. 或者;或许。《冯婉贞》:“猱进鸷击,或能免乎?”
  5. 通“惑”,迷惑。《汉书·霍去病传》:“别从东道,或失道。”

负:

  1. 背;用木板驮大东西。《愚公移山》:“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。”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。”
  2. 负担;承担。《淮南子·主术》:“而智日困,而自负其责也。”
  3. 使……承担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均之二策,宁许以负秦曲。”
  4. 蒙受;遭受。《窦娥冤》:“不明不暗,负屈衔冤。”
  5. 背倚;背靠着。《礼记·孔子闲居》:“子夏蹶然而起,负墙而立。”
  6. 依靠;凭借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贪,负其强,以空言求璧。”
  7. 辜负;对不起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臣诚恐见欺于大王而负赵。”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“吾上恐负朝廷,下恐愧吾师也。”
  8. 违背;背弃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相如度秦王虽斋,决负约不偿赵城。”
  9. 失败。《六国论》:“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。”

奉:

  1. 恭敬地捧着、拿着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“荆轲奉樊於期头函,而秦武阳奉地图匣,以次进。”
  2. 接受;承担。《出师表》:“受任于败军之际,奉命于危难之间。”
  3. 遵奉;遵照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近者奉辞伐罪,旌麾南指。”
  4. 进献。《鸿门宴》:“再拜奉大将军足下。”
  5. 赐予;给予。《六国论》:“奉之弥繁,侵之愈急。”
  6. 侍奉;侍侯。《鱼我所欲也》:“今为妻妾之奉为之。”《滕王阁序》:“舍簪笏于百龄,奉晨昏于万里。”
  7. 拥戴;尊崇。《国语·晋语》:“百姓欣而奉之,国可以固。”
  8. 供奉;供给。《原君》:“离天下之子女,以奉我一人之淫乐。”
  9. 保全;保持。《管子·四称》:“君若有过,各奉其身。”
  10. 扶助;帮助。《淮南子·说林》:“人不见龙之飞举而能高者,风雨奉之。”
  11. 讨好;奉承。《儒林外史》:“晚生只是个直言,并不肯阿谀趋奉。”
  12. 敬词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“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。”
  13. 通“俸”。《东方朔》:“奉禄薄,未得省见。”《触龙说赵太后》:“位尊而无功,奉厚而无劳。”

内:

nèi

  1. 里面;内部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“四境之内,莫不有求于王。”
  2. 特指朝廷内或国内。《过秦论》:“当是时也,商君佐之,内立法度,务耕织。”
  3. 指家庭内部。《陈情表》:“外无期功强近之亲,内无应门五尺之僮”
  4. 内心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而内怀犹豫之计。”
  5. 内室;特指皇宫。《长恨歌》:“西宫南内多秋草。”
  6. 女色。《左传·僖公十七年》:“齐侯好内。”
  7. 妻妾的泛称。后专指妻,如南朝人徐悱有《赠内》诗。今人也有谦称自己的妻子为“内人”、“贱内”的。
  8. 妻子一方的亲戚,如“内兄”、“内侄”。

  9. 同“纳”。接纳;收容。《中山狼传》“先生如其旨,内狼于囊。”《鸿门宴》:“距关,毋内诸侯。”

致:

  1. 送;送达。《柳敬亭传》:“皖帅欲结欢于宁南,致敬亭于幕府。”
  2. 表达;表示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,一篇之中三致意焉。”
  3. 说;回答。《石壕吏》:“听妇前致词,三男邺城戍。”
  4. 达到。《劝学》:“假舆者,非利足也,而致千里。”
  5. 获得;得到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家贫,无以致书以观。”
  6. 招致;引来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致食客三千人。”
  7. 招请;招集。《过秦论》:“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,以致天下之士。”
  8. 致使;使得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女行无偏斜,何意致不厚?”
  9. 送还;交还。《柳毅传》:“昔为钱塘长,今则致政焉。”
  10. 用。《张衡传》:“衡善机巧,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。”
  11. 情致;情趣。《兰亭集序》:“虽世殊事异,所以兴怀,其致一也。”
  12. 细密;细致。《汉书·辛延年传》:“按其狱,皆文致,不可得反。”
  13. 通“至”,极。《与吴致书》:“元瑜书记翩翩,致足乐也。”

奉:

  1. 恭敬地捧着、拿着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“荆轲奉樊於期头函,而秦武阳奉地图匣,以次进。”
  2. 接受;承担。《出师表》:“受任于败军之际,奉命于危难之间。”
  3. 遵奉;遵照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近者奉辞伐罪,旌麾南指。”
  4. 进献。《鸿门宴》:“再拜奉大将军足下。”
  5. 赐予;给予。《六国论》:“奉之弥繁,侵之愈急。”
  6. 侍奉;侍侯。《鱼我所欲也》:“今为妻妾之奉为之。”《滕王阁序》:“舍簪笏于百龄,奉晨昏于万里。”
  7. 拥戴;尊崇。《国语·晋语》:“百姓欣而奉之,国可以固。”
  8. 供奉;供给。《原君》:“离天下之子女,以奉我一人之淫乐。”
  9. 保全;保持。《管子·四称》:“君若有过,各奉其身。”
  10. 扶助;帮助。《淮南子·说林》:“人不见龙之飞举而能高者,风雨奉之。”
  11. 讨好;奉承。《儒林外史》:“晚生只是个直言,并不肯阿谀趋奉。”
  12. 敬词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“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。”
  13. 通“俸”。《东方朔》:“奉禄薄,未得省见。”《触龙说赵太后》:“位尊而无功,奉厚而无劳。”

负:

  1. 背;用木板驮大东西。《愚公移山》:“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。”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。”
  2. 负担;承担。《淮南子·主术》:“而智日困,而自负其责也。”
  3. 使……承担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均之二策,宁许以负秦曲。”
  4. 蒙受;遭受。《窦娥冤》:“不明不暗,负屈衔冤。”
  5. 背倚;背靠着。《礼记·孔子闲居》:“子夏蹶然而起,负墙而立。”
  6. 依靠;凭借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贪,负其强,以空言求璧。”
  7. 辜负;对不起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臣诚恐见欺于大王而负赵。”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“吾上恐负朝廷,下恐愧吾师也。”
  8. 违背;背弃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相如度秦王虽斋,决负约不偿赵城。”
  9. 失败。《六国论》:“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。”

策:

  1. 竹制的马鞭子。《过秦论》:“振长策而御宇内。”《马说》:“执策而临之。”
  2. 鞭打;鞭策。《马说》:“策之不以其道。”《中山狼传》:“策蹇驴,囊图书。”
  3. 竹杖;拐杖。《淮南子·夸父逐日》:“夸父弃其策。”
  4. 拄着(拐杖)。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策扶老以流憩。”
  5. 写字的竹简;书册。也写作“册”。《王冕读书》:“执策映长明灯读之。”
  6. 记录;登记。《木兰诗》:“策勋十二转,赏赐百千强。”
  7. 帝王对臣下封土、授爵及任免的文书。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:“先主于是即帝位,策亮为丞相。”
  8. 古代政论性文体名;策论。如苏轼的《教战守策》。《海瑞传》:“即伏阙上《平黎策》。”
  9. 计策;计谋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均之二策,宁许以负秦曲。”《<指南录>后序》:“予更欲一觇北,归而求救国之策。”

雅:

  1. 正确的。《出师表》:“陛下亦宜自谋,以谘诹善道,察纳雅言。”
  2. 高雅;不俗。《滕王阁序》:“都督阎公之雅望,棨戟遥临。”
  3. 平素;一向。《张衡传》:“安帝雅闻衡善术学,公车特征拜郎中。”
  4. 很;甚。《后汉书·窦后记》:“及见,雅以为美。”

治:

  1. 治理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民不足而可治者,自下及今未之尝闻。”
  2. 惩处。《出师表》:“不效则治臣之罪。”
  3. 医治。《扁鹊见蔡桓公》:“君有疾在腠理,不治将恐深。”
  4. 建造。《西门豹治邺》:“为治斋宫河上。”
  5. 整理;备办。《冯谖客孟尝君》:“于是约车治装,载券契而行。”
  6. 训练。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“史公治兵,往来桐城。”
  7. 对付;抵御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同心一意,共治曹操。”
  8. 处理。《苏武传》:“单于使卫律治其事。”
  9. 讲求;研究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此惟救死而恐不赡,奚暇治礼义哉。”
  10. 地方政府所在地。《过小孤山大孤山》:“州治德化县,即唐之浔阳县。”
  11. 治理得好;太平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明于治乱,娴于辞令。”

责:

  1. 索取。《促织》:“每责一头,辄倾数家之产。”
  2. 责令;要求。《促织》:“因责常供。”
  3. 责备。《陈情表》:“诏书切峻,责臣逋慢。”
  4. 处罚。《促织》:“当其为里正,受扑责时,岂意其至此哉!”
  5. 责任。《谭嗣同》:“救护之责,非独足下。”

    zhài

  6. 欠别人的钱财。《冯谖客孟尝君》:“先生不羞,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?”
  7. 讨债。《吕氏春秋·疑似》:“昔也往责于东邑人。”后作“债”。

本文作者:kurumit3

本文链接: https://kurumit3.top/2020/05/21/%E9%AB%98%E4%B8%AD%E6%96%87%E8%A8%80%E6%96%87%E5%AE%9E%E8%AF%8D%EF%BC%88%E4%BA%8C%EF%BC%89/

文章默认使用 CC BY-NC-SA 4.0 协议进行许可,使用时请注意遵守协议。

评论